冷狐宝盒
- 资讯
- 2025-05-11 01:01:39
- 3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都不是特别的了解 ,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以及新都区特殊教育学校招生 概况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 ,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办学目标
1 、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2、提升办学质量:学校致力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通过专业培训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确保特殊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3、推动教育改革与创新:深入探索特殊教育的新模式 ,进行课程改革,以适应特殊教育的发展需求,推动教育的持续创新 。
4 、实现素质教育与特色打造并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提供全面而个性化的教育,同时打造学校的特色教育,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5、建设特殊教育资源与师资培训中心:集中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 ,为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同时提升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推动教育教学的不断进步。
6、成为全国一流的特色学校:学校期望通过不断努力,成为全国领先的特殊教育学校 ,为成都教育领域增添光彩,推动特教的均衡发展,为成都市特殊教育事业的繁荣做出重大贡献 。
二、成都市特殊教育2006-2010年发展规划的“十五”发展回顾
一 、“十五”期间特殊教育发展回顾
“十五 ”以来 ,我市特殊教育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关爱扶助残疾儿童,全面实施“两免一补”等扶残助学政策,不断满足残疾儿童多元的特殊教育需求 ,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我市特殊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不断提高。2005年,全市特殊教育学校(中心)共有在校学生1062人 ,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学生4423人(其中盲生383人、聋生287人 、智障2786人、其他残疾967人)。视力、听力和智力残疾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96.7% 。
(二)特殊教育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全市已建特殊教育学校(中心)18所,普通学校附设特殊教育班47个,随班就读班(点)2449个 ,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普通学校附设特殊教育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格局已初步形成。特殊教育学校(中心)的骨干辐射作用和随班就读的主体功能得到较好发挥 。2003年,新津县被列为国家级和省级特殊教育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实验县 ,在探索和实践中取得了较大成功。2004年3月,“成都市特殊教育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正式挂牌(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举办),迈出了我市残疾学生完成义务教育后继续接受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第一步。
(三)特殊教育政策保障逐步完善 。2003年9月 ,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特殊教育工作的意见》(成府发〔2003〕57号),确定了全市特殊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明确了总体发展目标,提出了具体的发展要求。根据省、市特殊教育有关文件精神 ,各区(市)县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有关工作意见,保证了特殊教育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三 、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目标
为进一步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促进学校全面发展,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将紧紧围绕市教育局“深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率先实现成都教育现代化”的工作部署,坚持不懈地致力于特殊教育这一爱心事业 。加强内涵发展 ,注重特色打造,努力把学校办成特色鲜明、校园和谐的全国一流特殊教育学校。
关于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助学制度逐步健全 。五年来 ,对家庭困难的残疾学生实施“帮困助学”达26315人次,助学金额达1647万元。通过“两免一补 ”政策的实施以及“成都市残疾人自强助学金”和“帮困助学金”的发放,切实减轻了残疾儿童少年家庭子女入学的经济负担。
(五)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职责主体不明 。市 、区(市)县两级政府之间、政府部门之间、部门与社会组织之间工作职责和工作职能不清 ,没有建立起统一有效的组织协调工作机制,缺乏依法规范的行政支撑和整体合力。二是投入不足。现有特殊教育学校(中心)校园空间狭小、规划班数不足 、功能教室缺乏、基础设施不全,设备、教具和学具数量较少 、质量较差,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 ,学校(中心)的办学条件与普通中小学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三是特殊教育办学体系尚待完善。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重点是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体系还未搭建。
冷狐宝盒上一篇:手机签名软件,手机上签字软件